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贾平凹两写题词记

1已有 7161 次阅读  2016-05-08 09:19   标签贾平凹  style 

              

          贾平凹两写题词记

 

2016年春节后不久,记得是226日,上午11点和孙聪出发到上书房拜访平凹先生,也算拜个晚年,当然也有几件事情要说需办。互致问候后坐定边喝茶边让平凹看山东人民出版社快递来的《晚唱》《冰炭》俄文版输出合同,平凹先生拿到书房审阅后签名,填写地址、手机号。有幸看到书桌上平凹开写新的长篇小说,合影留念。

我们随平凹先生来到客厅,平凹先生回复重要短信,上卫生间出来后,我们将礼物送给平凹,平凹先生问妻子情况,回答之并代问候他。拿出最近搜集整理的《陕西作家作品翻译出版一览表》(平凹的作品占了半壁江山)请平凹审阅,他边说还有没写上的边提笔增补他的作品翻译出版情况。最后谈拙著《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的创作出版情况,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缺您的序。平凹先生说近几年已不写序。我说这是特殊情况,孙聪也搭腔说母亲贠恩凤对平凹问候,平凹说我写书名可以。因为打算用革命元勋习仲勋的现成题词,我们不依不饶,平凹先生说那就写一段话,我们说行。

平凹先生独自进书房边抽烟边思考片刻,遂提笔书写,中间来电打扰,大约一刻钟后写完出来,递给我,只见写道:“几十年前我就听贠恩凤的歌,现在还在听她的歌。她为人低调、质朴,一辈子坚持到基层去,为人民群众歌唱,精神令我敬佩又感叹。她是真正的人民歌唱家。”我们表示感谢,一块合影留念。又让平凹先生为我们带去的《老生》《贾平凹传》等书签名。一块(还有榆林的小李)去对面的饭馆吃三鲜煮馍。吃饭时孙聪就委婉提出索要平凹先生题词原件作为留念,我说书用后再说。回到小区门口与平凹先生合影留念。握手告别。

回到单位不久,孙聪再次表示要收藏平凹先生题词原件作为留念,我答应一旦用完就送给他。但说实话作为平凹先生老友和作品的粉丝,我也想收藏平凹先生的题词作为留念,也是作为拙著的原始文件予以珍藏。但作为多年的朋友,孙聪兄在我写作《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一书时提供了不少的照片以及其它帮助,他既然有此意,我要成全他,也是对他的帮助的报答和感谢。另外说实话平凹先生的推荐语未提拙著,我也觉得不够完美,于是产生让他在百忙中重写的打算。

229日,我忍不住给平凹先生发了一条短信,内容如下:

 

平凹先生:您好!上周您写给《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恩凤》一书的寄语,为拙著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在此十分感谢,没齿难忘。作为您的老朋友,我和孙聪都非常喜爱此寄语并想珍藏之,但只有一件,一女难嫁二男。我们二人都想珍藏却不忍独享,也不愿因此伤和气。记得当年您写信给芦苇求其巨罐时说,古时好友以丫鬟相赠以示仁义。您写的寄语犹如丫鬟,有可能引发友人反目,何不好人做到底,再赐同样的寄语,皆大欢喜,使文友感恩您的慷慨,也成就一段文坛佳话,何乐而不为之呢?当然我们也不忍先生白劳动,您有什么要求?需要我们做什么?请尽管吩咐,当效犬马之劳。如有唐突,还清谅解。期待您的回音。顺祝春安! 

 

上述短信中所说平凹先生当年写信给芦苇求其巨罐之事得从平凹先生收藏陶罐说起,平凹先生喜欢汉代的雄浑大气,曾在陕西人民社出版的14卷本《贾平凹文集》中将刘邦的《大风歌》书写成书法印于每册上,爱屋及乌,他也喜欢起收藏汉罐,从20世纪70年代迄今,已藏罐上百件了。最早的一件据说是他的一位大学女同学去关中下乡时从茅房里发现带回送他的,后经专家鉴定,是个真汉罐,陶质的,高27厘米,长颈胖肚,肚的上部有一圈图案,似麒麟,据说是龙的子孙的一种,平凹先生属相为龙,可谓物以类聚,龙以族会。平凹先生藏罐中最大的一件是从朋友处巧取智得的。

一日平凹先生到朋友剧作家芦苇家,一眼就看中了屋内的一个巨罐,大得两人搂抱,平凹先生看得眼睛发直,馋涎欲滴,从此暗恋于心,耿耿于怀,思忖着谋取的办法。后来,平凹先生专门给芦苇去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古语说,神归其位,物以类聚。我想能得到您存的那只特大土罐,你不要急。此土罐虽是你存,却为我爱,因为收集土罐上百,已成气候,却无统帅,你那里则有将无兵,纵然一木巨大,但并不是森林,还不如放在我处,让外人观之叹我收藏之盛,让我抚之念友情之重。当然,君子不夺人之美,我不是夺,也不是骗,而是以金购买或以物易物。土罐并不值钱,我愿出原价十倍数,或您看上我家藏物,随手拿去,古时友人相交,有赠丫鬟之举,如今世风日下,不知兄肯否让出瓦釜?

 

信发出后久未回音。正当平凹先生失望之际,芦苇来电话:“此土罐是我镇家之物,你这般讲话,我只有割爱了!

不久平凹先生择了黄道吉日,将巨罐拉回了家,兴奋的一夜难眠,挥毫在罐壁上题写道:“罐者,观也。得大罐者,能大观,能大观者则成大官哉”。后来贾平凹又收藏了五六个大罐,在一罐壁上题写“天下奇丑,旷世孤独”,这些大罐堪做罐帅下的罐将。写作时,在罐中燃香,祭奠天地先祖,与神灵冥冥中“心有灵犀一点通”。

言归正传,我的短信发出后,和当年平凹先生给芦苇发出信件后的感受相似,久未见平凹回音,不免失望,不过这也是意料之中,因为平凹先生是大名人、大忙人,那一阵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无暇顾及。只要他不回信拒绝就有希望。此后参加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组织的“贾平凹邀您共读书”活动曾见过平凹先生,但他很快就离开了,带去的刊发有我评论《极花》文章的《文化艺术报》样报只好托友人捎给平凹先生

花开花落,两个月过去了,平凹先生南下武汉,北上北京,参加《极花》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刚结束不久,文学大师陈忠实先生猝然去世,使人感到人生无常,倍加珍惜友谊和机缘。51日晚上,在央视音乐频道“70后光荣绽放”节目中看到贠恩凤老师在演唱现场展示平凹先生写的题词,倍感光荣和欣慰,翌日在发给孙聪兄的微信中写道:昨晚“70后光荣绽放”节目感人,也有你的功劳。就贠老师展示的平凹先生题词来说,岂不也有我的贡献吗?!

52日,我和妻子将要去大唐西市逛陕西第二届丝路图书博览会,大唐西市离平凹住处不远,于是发短信给平凹先生表示想拜访他的意思,很快就看到平凹肯定的回信,于是将10册拙著《贾平凹纪事》和《极花》、《关于散文》、台版《秦腔》、上下卷《说贾平凹》带上,同时带上平凹题词复印件和一盒签字笔出发了。

一个小时后来到上书房,敲开平凹先生之门,先拿出《贾平凹纪事》样书交给平凹,然后掏出《极花》、《关于散文》、台版《秦腔》和上下卷《说贾平凹》请平凹签名,同时从口袋掏出平凹先生题词复印件,请他再写一份,最好将拙著予以评点,或起码提说一下。平凹先生二话不说,挥笔写道:“王新民所著《黄土高原上的银铃》值得一读。几十年前我就听贠恩凤的歌,现在还在听她的歌。她为人低调、质朴,一辈子坚持到基层去,为人民群众歌唱,精神令我敬佩又感叹。她是真正的人民歌唱家。”写毕,我们表示感谢,想请他吃饭,他说不啦,电视台记者马上就到。我们边喝茶边说了一会儿话,正一块合影留念。门铃就响了,约好的电视台的记者如约来采访了,我们就此告辞。

     关于请平凹先生再写题词的事,曾经给孙聪兄说过,他说不可能。和妻子去上书房路上提及此事,妻子也说不可能。说实话我也没抱多大的希望。我知道目下平凹先生不仅正在创作长篇小说,而且忙于忠实先生的后事及其有关接待应酬,此日上午还写就《怀念陈忠实》的悼文,表达对这位风雨同舟战友的深深怀念。这时找他办事可以说紧处加楔。但事实是,平凹仁兄在百忙之中竟然予以成全,使我和孙聪兄皆大欢喜,如此深情厚谊令人感念,念之不足,形诸文字,传播于世,以正视听。文人相轻,自此颠覆。文友相亲,谣言自破。群木(平凹先生年轻时曾和忠实先生发起“群木小说社”,共同担任社长,旨在互相拥挤,共同发展)竞秀,蔚然成林。

                            

                                                                                                               草于2016.5.2  改于5.8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