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已有 1003 次阅读  2016-05-09 10:48   标签Microsoft  color  style  文章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忠实先生逝世的日子里,大家都很悲痛,平凹先生在悲痛之际,不仅组织陕西作协办理忠实先生的后事,而且陪同领导名流吊唁,同时为文友作品出版题词,接待媒体记者采访,此时此刻有人找事离间,用心何其龌龊。龌龊一词是忠实先生近年来散文随笔中使用率较高的词汇,说明先生对龌龊的人事深恶痛绝。

平凹先生年轻时曾和忠实先生发起“群木小说社”,共同担任社长,旨在互相拥挤,共同发展。事实也证明他们都成为中国文坛的参天大树。

《白鹿原》屡经艰难荣获茅盾文学奖后,当时《废都》被禁处境窘迫的平凹先生曾撰文予以祝贺,可谓难能可贵。

贾平凹在当选陕西作协主席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做事一向比较低调,从不和人去争。这一次被选举为主席,我也的确没有想到。在选举会上我也谈了几点:第一,陈主席虽然因为年龄限制卸任,但无论从他的资历、能力和经验等方面来看,继续在这个职位上干下去都是最合适的。

忠实先生去世后第三天,平凹先生就写就《怀念陈忠实》的悼文,文章不长却很有分量,其内容下:

面对着陈忠实的离去,作为同辈人,作为几十年的文友,到了这个年纪和这一时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黯然神伤,什么叫无声哭泣。
   
他是关中的正大人物,文坛的扛鼎角色,在思念着他作为一个作家的丰功伟绩,我就想到一句词:水流原在海,月落不离天。
   
正如有哲人说过,在这个宇宙里,生命是不息的,当每一个人的一世进入其中,它就活在了整体,活在了无限,而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一份工作,一份情思里。当任何一个人的去世,如果说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失去,是我们的一部分失去,但那仅仅是带走了一部分病毒、疼痛和恐惧,生命依然不息。
 
 更何况陈忠实有他的《白鹿原》。
   
他依然在世间。

无需细评,仅其中“关中的正大人物”,“文坛的扛鼎角色”,“他作为一个作家的丰功伟绩”的词句就足以证明贾平凹对忠实先生的高度评价和充分尊敬。

中国文学史上曾有抑李(白)扬杜(甫)或抑杜扬李之争的现象,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诗风的中唐时期,往往是不被重视的,甚至还受到某些人的不公正贬抑。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在《调张籍》一诗中针对这种现象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热情地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的倾慕之情。这才是大家的胸怀和气度。我们今人难道还没古人的胸襟和境界吗?!

一个民族不爱护珍惜自己的人才和精英是可悲的,也是没有前途的。美国为什么发达?就是美国珍爱人才和精英,制定一系列政策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人才和精英。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就要珍爱人才和精英,营造尊重人才和精英、爱护人才和精英的社会氛围,使人才和精英心情舒畅地发挥聪明才智,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文坛,要摒弃文人相轻的陋习,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精诚团结,同舟共济,才能再创辉煌,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2016.5.9

 

附录

《行余集》序

贾平凹

世上的坏人和好人是平均分配着的,所以在任何地方你都能遇着坏人或好人。王新民是好人。

好人老实,老实并不性钝,只是心存善良。在我接触过的文人中,有些是写大文章的,有些是写小文章的,大与小没有高下之分,如花卉成于色形,树木就为着粗壮,而写小文章的人中,很多曾写到过我。写我的,不论或褒或贬,只要真话真说,我都视为朋友,即使还不认识,也心向往之。偏有一些人,我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却写我的秘闻隐私,随心所欲,胡乱编造,且一稿八投十投,赚取高稿酬。要赚容易的钱也是可以的,但把赚钱的生意建立在伤害别人的基础上,这就是坏人了。坏人在一定的时间里是活得很好的,又有钱,又有好身体,还常携着漂亮女人,似乎天忘了报应。这是因为坏人无羞耻心,不守道德规范拘束,能吃饭,又不失眠。但坏人最终下场不善,皆缘于他养成习惯的思维意识必会造成他与世事的全面相违。有哪一个妓女能享受到爱情的幸福呢?

王新民与我相识的时候,我们感觉里就已经很熟,近十年了,我却也并不是有酒有肉就想到他,他来了就来了,要走就走了,从未迎接送别。熟而平淡,这也是好人的交往。自家是没有客气的,好人的好处就在于似乎并不见其的好处。他那时热衷写文章,这些年来虽编书编刊工作超常的繁杂,但劲头不减,文章越写越好,篇幅不大,观点分明,绝不为名逐利而趋炎附势,也不落井下石作投机,记叙个人生活,一片真情,论谈文坛事故,一腔真言。正由此,赢得普遍好誉,都说他好人好文。

好人的朋友多,他的这些小文章就有人肯来编,肯来出版。读这些文章,便知一个平凡人的生活的辛劳和快乐,便知这一时期文坛是是非非的驳杂,更知他纯朴的人格。写小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较省气力,但写小文章又最易鉴定作者的好坏,有多少人敢把十余年来随着世事沉浮而写成的小文章成册出版却不删减修改呢?王新民敢。这就足见好人能长久的好处。

                                              1997.11.17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