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编制贾平凹手稿记

1已有 998 次阅读  2014-04-12 11:47   标签贾平凹  normal  style 
    
编制贾平凹手稿记
    
    随着电脑的普及,作家们鲤鱼跳龙门般纷纷换笔,如今未换笔扔坚持笔耕的作家凤毛麟角,贾平凹就是其中之一。这也好,可以多留些手稿。要知道,因为换笔,作家的手稿越来越少,物以希为奇为贵,竟成为人们收藏的热点。
    笔者曾在出版社工作,有机会编辑贾平凹作品,有幸拣漏存有贾平凹小说、散文、信件等手稿,比较杂碎,收藏尚可,编辑成册仍有难度。
    但说实话,我嗜好贾平凹的手稿,就设想着编辑其手稿。大约2001年,历经数年的策划商讨,终于就贾平凹长篇散文《西路上》手稿的编辑达成一致,几经编辑,终于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读者尤其是凹友们的欢迎。
    之后,出版社的朋友多此托我向贾平凹约手稿出版,贾平凹均以老作家尚未出版手稿本,我不宜再出为由婉拒。我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手稿本为例,希望他考虑出版同样获得茅奖的长篇小说《秦腔》,他却一直不吐口。
    无奈,我就开始自制贾平凹手稿本。记得他的长篇小说《古炉》尚未出版,获悉其手稿在著名评论家李星手里。征得贾平凹同意,我扛了一套刚策划主编出版的20卷《贾平凹文集》,敲开李星家大门,换得数袋子《古炉》手稿及《李星文集》。先睹为快之后,悄悄复印了一套,留作纪念,以便再读。
    前年秋天,忽闻贾平凹又创作出一部长篇小说,名叫《带灯》,几经打听,得知其手稿在老同学韩鲁华手里,于是给贾平凹打招呼后直奔韩所供职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韩正看着,便将他看完的一部分交我。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一个多月里,四五此次往返建筑科技大学,随身带手稿于家里、单位,奔波在杭州、千岛湖、建德市等差途中,终于读完《带灯》,再次如法炮制复印一套手稿作为存念。
    复印的《古炉》《带灯》手稿存放在若干个大信袋里,阅读不便,易于弄乱。于是便设想将其装订起来。便先后委托两个印刷厂的朋友将两部巨著分别装订成四卷和两卷。请贾平凹、何金铭、武复兴、张书省、马玉琛、王家民题签,贾平凹不仅题写书名,
还题写到:此书稿不是最后定稿。新民留存。2014.1.25。
    那我就承蒙美意,永久留存了,并以此文记录,作为友谊见证和文坛佳话。
                                                   2014.4.12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