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散文

已有 1336 次阅读  2013-07-01 09:54   标签office  style  散文 

 

      渭 华 说

渭华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上的渭华是指渭南县、华县、华阴市;广义上的渭华当涵盖关中东府渭南市的十个县区,大体除古同州府门联所说的:二华(华县、华阴)关(潼关)大(大荔)水(白水),三城(韩城、蒲城、澄城)朝(朝邑,修三门峡水库时并入大荔县)合阳外,还有富平县、临渭区(原渭南县)。渭华居于关中八百里秦川东部,处于渭北高原和秦岭之间,位于陕西东大门的潼关连接着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黄河、渭河和洛河也在此交汇,西岳华山雄踞在潼关内侧,像一个忠诚的卫士矗立在天地之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一方厚重不迁的土地。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以家乡的山山水水为荣,以年复一年的生产生活为乐,有民谣为证: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坑头。因此人口繁衍,人丁兴旺,全渭南市人口达556万人,仅次于省会西安市的人口。

如要说“天下黄河富宁夏”,那么我们也可以说800公里的渭河富渭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以前,可谓二华富裕甲天下。君不闻关中有俗语:饿死九州,收了华州。意即天下颗粒不收,华阴、华县也是个丰收年。要说关中平原是陕西乃至大西北的米粮川,那么华阴、华县则是关中平原的白菜心。那时,地处渭河下游的二华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多受渭河之惠,一马平川的黄、渭、洛三角洲,百万亩沃土良田,阡陌纵横,河渠网布,竹林滴翠,荷塘流丹,鱼虾鲜美,稻花飘香。

早在19355月,张恨水在《西游小记》中就写道:“由潼关到西安,共须经过华阴、华县、渭南、临潼四县。这一截路,原来叫大道,西北人都认为风景似江南。”后有无名氏咏道:“晚来清渭上,一似楚江边。鱼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难怪渭华被称誉为关中的好江南,人间的伊甸园。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迷信前苏联专家设计的三门峡水库,使30万渭华百姓迁居宁夏、陕北和渭北不毛之地。为了返回家乡,30万移民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饶的抗争,终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回迁故土,如今绝大多数移民已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一方慷慨激昂的土地。这里的人民大气豪壮,以吼秦腔、咥黏面、喝杜康酒为荣,有民谣为证:三千万人民齐吼秦腔,喝一瓶杜康喜气洋洋,捞一碗黏面满脸放光,没有辣子嘟嘟囔囔。秦腔是中国梆子腔乃至京剧的鼻祖,以梆子击节,音调高亢、激越,长于表现雄壮、悲愤的情绪。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西调(同州梆子)”作为军戏,后随军带入北京和南方。清乾隆年间有秦腔班社进京演唱,使康熙年间的“秦优新声”“复振于世”。康熙四十七年,孔尚任观看《秦腔》演出后所写的《乱弹词》中深感“秦声秦态最迷离”。

同州梆子属东路秦腔,剧目多悲剧,广为流传的唱段基本上都是痛苦忧伤之音,所以尽管秦腔有所谓苦音、花音,慢板、快板之区别,但就笔者个人的体验,忧苦悲伤是秦腔的主调,其主奏乐器板胡无论奏什么调子,都给人们如歌如泣、忧伤无奈的感觉。贾平凹曾在《秦腔》一文中揭示道: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是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走遍渭华,县县都有秦剧团,村村都有自乐班。历代名流辈出,流派繁多,对台之戏常演,击凳拍桌的华县老腔当是因陋就简形成的。每逢年节,村村镇镇锣鼓齐鸣,粉墨登场。一场精彩秦腔,可以使十几里村庄路断人稀。

渭华盛产小麦,面食多达数十种,其中以粘面为代表,面宽像裤带,油泼辣子和酱油醋要放足,蹲着吃时再就着大蒜,那个解馋过瘾是任何美食都难以比拟的,吃完面再喝一碗面汤,原汤化原食,真是滋润到家了。杜康是白水人,杜康酒产于白水县。“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农民一般喝不起西凤酒,而价廉物美的杜康酒就成为他们常喝畅饮的酒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一方仁义悲壮的土地。一个方面表现在保家卫乡,反抗强压,以建设家乡、保卫家乡为任,也有民谣为证:刁蒲城,野渭南,不讲理的大荔县。刁野是对坏人而言,不讲理是念转了音,应是谐音的里,渭北处于关中平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台阶地,很难丈量准确的里程,外地人问路,当地人一般会回答几畛地,就像华山不说多少里,而说尺,比如百尺峡、千尺幢。民谣不是教科书,不是学者专家的金口玉言,不一定那么准确,但却形象地概括了当地的民情民风。

另一方面表现在忠厚仁义,舍生就义。就说民谣中涉及的蒲城、渭南和大荔三县区,位于华山北麓和渭河以北,地处渭北高原,自古民风淳朴仁厚,民情剽悍勇猛,刚直不阿的宋代宰相寇准(渭南人),以死相谏的清代宰相王鼎(蒲城人)、在位不为慈禧修颐和园而辞职回乡修建义仓的清末宰相阎敬铭(大荔人),发动兵谏惨遭杀害的爱国将领杨虎城(蒲城人)是其代表。还有潼关的“四知”先生杨震,清廉自守,宁死不污,被尊称为“关西夫子”,近几年当地又在杨震墓所在地修建了杨震纪念馆,以示褒扬,并对今人和后人进行教育。这些名人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在此不再赘述。

就说发生在1928年的渭华起义吧,是继清涧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武装起义,是以刘志丹、唐澍为首的共产党人亲率西北工农革命军在当地赤卫队的配合下,发动贫苦农民,同反动军阀、地主武装及封建势力的大搏斗,虽然最终失败了,不少仁人志士遭到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但他们“闹革命,不怕杀,死了老子还有娃;一棵树,千条根,穷苦百姓杀不尽。”坚信“春风吹,根又生,革命早晚要成功。”

20年后的1949年,革命终于取得成功,渭华也换了人间。1987年,为纪念渭华起义,笔者编辑出版了《渭华起义故事歌谣集》,使渭华起义可歌可泣的事迹通过文学图书得以世代相传。1988年,当地政府修建渭华起义纪念馆和纪念塔,邓小平、习仲勋等相继题词,使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如今,渭华起义纪念馆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我们在内的后人们在这里追忆历史,悼念先烈,倍加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生活,对家乡未来充满信心,坚信渭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2013.6.30

近处是二华,远处是华山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