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我们村的下乡学生院

已有 747 次阅读  2015-02-25 12:07   标签土窑洞  铜川  青年 
         我们村有个下乡青年学生院,从我家的老窑洞下一个土坡,一个大院里,有相邻五个土窑洞,当时居住了二十多位青年学生,大部分来自铜川地区的干部和工人家庭。
         几年时间里,下乡学生们和村民并肩劳作,同甘共苦,建立了深厚浓郁的情谊。我父亲梦龙那时二十来岁,是村里劳动记工员,关心体谅学生们,每次给他们记全勤挣工分,分粮分钱的资格跟村民一样。队长是我七老爷石德贵,人品跟名字一样忠厚实在,分配学生们干活,总是考虑照顾他们的身体,说都是发育阶段的孩子们。
         我记得很清楚,每当干完活的傍晚,因为离得近,不少学生经常到我家来,跟我父母说话,逗我和弟弟玩,有个马建琴阿姨还给我打毛衣穿,送我小背心。
         印象中,我三婆那时候负责给学生们做饭,味道可口,让他们有了家的感觉。有一次,三婆做好饭,轻轻拉上窑门,去地里叫学生们,我就在旁边玩,那一幕,永远定格在我脑海里。三爷是全国劳模在延安师范工作,三婆在家里务农,照顾老人带孩子,对待学生们就跟亲人一样。
          将近四十年了,父母依然能记起一些下乡学生的名字,马建琴,刘树同,刘小军,刘亚静,孙玉青,李同州,李树明,杨燕青,吴春海,张永韶,秦爱国,杨长安,姚安格,史月娥,王丽霞,颜淑珍,苏秋凤,马英武,曹玉珍,刘远静,还有些学生,回忆不起来了。他们如今都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有一年天气大旱,政府号召送水进村,刘小军在市电视台工作,带领拉水卡车到我们村,跟着队长、九爷志周专门寻到我家,跟我父母话旧,共忆当年青春岁月。
         母亲说,去年桃花盛开时节,她遇见孙玉青、刘远静夫妇从西安回到村里赏花,感念下乡经历。他们没想到,过去偏僻落后的山沟石家咀,如今成了铜川有名的桃花源,进入全国乡村旅游胜地名录,孟姜女故里景点也在开发。
          从城里回到老家,看着这一排土窑洞,想起小时候,我跟许多小伙伴,经过这里跑来跑去,上下村里玩耍,不知道沟边的危险,农村孩子也习以为常了。
         从学生院往下走,沟边有两片大窑院沿坡相通,是有名的亲弟兄六个石大家子,下乡学生们常去聊天。我小时爱跟着卫军叔和小军叔、艳龙叔玩,市医院外科名医、我六爷石学时就是在这里长大出去的。
         时光变幻,学生院里,不仅留下村民们和我的记忆,又承载了那个年代许多学生的难忘人生。贫瘠的小山村,居然有这样一个留下城里孩子青春的地方,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在这里的酸甜苦辣?
         学生院,小时候常听父母这样叫,今天我带孩子漫步走到故地,孩子觉得好奇,我却思绪万千。
         我魂牵梦绕的小山村,也会出现在许多下乡学生的梦里吧?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