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散文的门槛

2已有 326 次阅读  2016-02-22 11:17

 

在参加某些散文活动的时候,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散文的门槛越来越低了。

开初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总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只是这样的抵触一闪而过,并没有在心里停留下来。后来,这样的话多了,却不得不让我有些留意,甚至有些反感,以至于写上几句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想,提出这种观点的人,首先所持的态度一定是,我们散文创作的这个集体或者团体所进入的成员水平越来越低了。是的,从中国散文学会到各个省级学会的成立时间来讲,长的也不过十来年,短的当然也只有七八年,学会成立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人才和作品的双双发展。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民间的文学社团,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所有的会员都是因了散文的爱好而集结于此,虽说进入这个团体的成员必有一定的条件,但自然没有如公务员招考那么严格。因为,协会所团结的力量,不仅仅是一个创作的能力问题,还有一个散文的情结问题。也可能正因为如此,在某种层面来衡量某个学会的会员水平,我觉得这不是一种客观的态度。如果真是这样,这也不怪进到门槛里来的会员,只怪团队的管理者们,为什么把门槛设得那么低?为什么不严格把好关?你们有自己的章程?有自己的程序?有进入的条件吗?如果没有,这是谁的错?如果有,为什么不认真执行?为什么让那些不够条件的人也进入了你们设置的门槛里?

其次,所持的态度一定是,这样的人够不够条件写散文的问题。如果是,那么散文写作真是要有一定的先决条件吗?但我所认知的这个社会,只要你的言行在法律规定范围之内,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没有谁能限制你的自由。当然,我们会形成一致的意见,小学生、中学生的画作、书作、诗作、小说、或者散文,在现代的社会里一般是不能被列入文学艺术之列的。这不是古代社会,一个小小年龄所写的诗词、对联,可以流传千古,列入诗家之选本。如骆宾王七岁就写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流传至今。但到了大学,或者出了社会,如果你再如过去那般热情于文学艺术,那么你的作品,或者你的行为就与文学艺术家产生了瓜葛,你的作品要么就在门槛之内,要么就在门槛之外。我觉得,创作是自由的事,也是每个人的权力,进不进门槛,也是他自己的选择。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去评价他们的门槛问题。如果真要划个圈、设个槛,其实那都是无事者所为。试想,中国数千年来,文学艺术那么发达,成就了那么多名家,留下了浩瀚的作品,先人们设过圈么?置过槛么?谁又是圈内的?谁又是圈外的?他们都在什么样的圈里?这样的圈子级别高不高?有没有门槛越来越低的情况?如果有,请那些持这种观点的朋友何妨研究一番,以供大家借鉴。如果没有,何必出此荒诞之言,岂不有伤散文自家之风采。

其次,所持这态度的人自识其高,他人皆不可及。是的,说这话的人,也是某种论坛、或者更大规模集体活动中的骨干,否则,不会有他上台发表演说的机会,也不会有他表白自己多么能干的机会。更何况,在某地、某系统一定是散文组织的“核心”人物。但是,自识其高又何必打击他人。欧阳修如此伟大,一代之古文运动领袖,在他主持全国性科举考试的时候发现了苏东坡的天才,自己却谦虚地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当然,我们不必要求今天的文学艺术家都有如此高风亮节,但也不至于在公开场合表露如此之态度!今天闲来无事,读着蒙田的随笔,恰有一段话与此主题相关,录之于下,以备共勉,其文曰:“自高自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病,所有创造物中最不幸、最虚弱、也是最自负的是人。”(《雷蒙·塞邦赞》)

其实,文学艺术创作都是自由之事,何必非要那么着股正经?如果真要那样,绝对不会有《诗经》的产生、民间文化的延续。中国人岂不自己断了文化的头么,哪还能走文化强国之路?至此,关于散文的门槛,或者文学艺术的门槛之论,建议休也!让更多的文学艺术爱好者,自由的创作,自由的参与,享受着自由的空间,在自由快乐中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供全社会分享。

 

2016220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