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精神小康

1已有 462 次阅读  2016-04-19 09:13

 

精神小康 

  

                                           ——《重庆文化研究》第八期卷首语

 

人类总是向前发展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要有追求的,数千年前中国人的梦想就是设定在小康目标上,期待着通过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人们能力达到小康社会的水平。虽然那个时候经济社会还十分落后,实现小康社会有如痴人说梦,但我们绝不能阻止思想的存在,更不能阻止理想化的社会构筑,正如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一样。

值得肯定的是,中国人始终没有忘记先人的理想和期待, 37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正式提出要建设小康社会,而今通过近40年的努力,大家已经看到,我们就要接近小康目标了。尤其是今天在制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时候,已经响亮地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宏伟目标的到达,也是对数千年前中国式理想社会勾画者的告慰,当然更是伟大的中国人努力奋斗的有力实证。我们就要接近这个终点了,可我们的担子并不轻松,因为还有很多困难矛盾,还有居住在山高水长之间的人们需要帮助。不过,政府已经承诺,必须全力以赴。

我们现在需要实现的小康社会,当然不是先人们所说的单一经济发展,而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全面小康,也就是说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社会,这样的小康社会与先人的勾画比较起来,自然层次更高,内涵更丰富。

司马迁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说只有经济发达了,精神文明才能提升。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经济是基础,文化是上层建筑。这话一点不错,但是我们所面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是在整个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虽然说有的地方,有的民众经济条件还相对比较差,但整个经济水平已经得到大幅度提升,解决全面小康中精神小康问题已经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对此,精神小康便是今后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任务。

这里所指的是精神小康,不是指单一的文化小康,因为,在现行的经济社会环境,无论文化也好,还是环境也好,都容易遭到偏移性理解,而且精神小康,内容更丰,内涵更广,涉及全面小康的方方面面,更有利于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

人类的发展进步可以用经济来评价,而人的幸福感却是以精神满足度来衡量。所以,达到小康生活的经济指标是一回事,达到精神生活的小康同样重要。

人与社会不同,社会是越拥有财富越有存在价值。而人并不是收入越多、家庭越富,越是快乐。对于人这个个体来讲,利益的追逐是没有完结的,而精神的追求恰恰是最容易到达。人只有精神的满足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应当着力培养人们的精神小康,让人人主动追求精神生活,让人人享受精神生活,让更多的人感觉到精神的满足。

精神生活是一个广泛的文化问题,它包括文化、教育、心理、科技、社会管理、经济保障,所以,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既要看到文化的责任,更要关注精神生活的广泛涉及。这期杂志中,我们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单一的文化问题做了一些学术性的探讨,虽不全面,且缺乏深度,但这是我们的努力。今后,我们还将更加广泛地关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精神生活,从学术的层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予思考,多出主意,让实践者们多一些借鉴。

 

                      201643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 王新民 2016-07-13 11:23
    人只有精神的满足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应当着力培养人们的精神小康,让人人主动追求精神生活,让人人享受精神生活,让更多的人感觉到精神的满足。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