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朝天门

2已有 629 次阅读  2015-05-03 14:58


朝天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既是重庆最大的水运码头,也是重庆古老的十七座门之一,同时还是重庆城市最为突出的地理形象标志。数千年来,朝天门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是重庆重要的文化符号。

朝天门具有两层直接的含义,一是朝天门码头,二是朝天门城门。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最早的发源地一般来讲,大都在水系发达之处。我们说水是地球的命脉,是农业的命脉,是一切生命的命脉,同样也是人类的命脉。所以,我们常常用一种拟人化的比喻: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此话一点不错,因为它既是一种情感表达,也是一种科学解读。

19851013下午1时,在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发现了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化石及其大批石制品。这一重大发现不仅仅标志着长江流域,更包括中华大地上有了人属中最早的代表。

让我们回溯到2300年前,即公元前314年,秦将张仪灭亡巴国之后就在现在的重庆市渝中区,以朝天门码头及其半岛为中心,修建城池,设置巴郡,治所江州。从此成为巴地重镇,为今天的现代化重庆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然,重庆朝天门码头当是最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但是,我们还可追更早的历史文化。殷商时期,在重庆大地,及其周边的川北、陕南、鄂西乃至洞庭湖广大地区,都是古老巴族人民生活的空间。不可否定,长江两岸一定是人口绸密、经济活跃的区域。朝天门码头,既具有吸纳长江流域经济文化资源的优势,又具有吸纳嘉陵江流域经济文化资源的优势,无论从客观地理位置上讲,还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上讲,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所在之处。重庆历史上曾经四次 “直辖”,现在又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同时还是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都是一脉相传的结果,也是重庆地区任何地理环境不可代替的唯一资源。所以,朝天门,是天之门,天之赐。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码头,是层层叠起的如扬帆般巨轮,临其桅栏可以近看滚滚长江东流,远眺江南江北现代城市,亦可暇想三峡绝壁、猿声鸣啼,和风平浪静中缓缓融入大海的场景。但是,先前的码头却并非如此现代,那只是依水而设、依坡而建的简陋津停之岸。据资料记载,汉晋时期,朝天门就是连接汉沔和荆襄的水上要冲,当时码头虽然简单,但周边结水而居的人家却有500余户,严然有一种大城市的气派了。而到了明朝洪武初年指挥使戴鼎扩建城市,便设置了“九开八闭”的17座城门,朝天门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大的一座城门,更是最为重要最为繁忙的城门。重要是因为它是迎接圣旨的地方,繁忙是因为它的人流、经济流、文化流。元末红巾军将领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大夏国,这里便是水上运输的总枢纽。明代,这里设立朝天水驿,作为四川水驿网络的中心。到了清代,又设立了朝天陆驿,更成了水陆交通的要道之处。18913月,在英国政府的强迫之下,朝天门开设了第一个对外通商口岸。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甲午战争之后,于18954月,这里又不得不向日本开设通商巷口。现在看来,虽然重庆是一个对外开放的高地,是一个颇具开放胸怀的西部重镇,但是一百多年前的开放,却不是平等的开放、公正的开放,而是一种略夺、一种抢劫。19272月,重庆商埠督办公署决定拆除朝天门城墙,以修建朝天门码头,这对于朝天门来讲,是一次质的改变,扩大了规模,提升了形象。长长的石阶沿坡而上,宽广的大道人来熙往。抬头仰望,有通天之梯,气象非凡;回首四岸,船帆林立,景像壮观。抗战时期,通过改造升级,设置了专业趸船,商贸更加发达。痛恨的是日本飞机频频轰炸,这里未能幸免,其惨不忍目睹。再加上194992日,发生重大火灾,余烬之后只留下了孤寂的石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更加重视朝天门建设,对其进行了改扩建。随后还建有过江客运缆车,成为一道靓丽风景,也是难得观光交通。199812月,今天人们所见到的朝天门广场竣工落成,其现代化的水上运输功能从本质上改变了过去落后的自然型运输,成为重庆水上运输史上不可磨灭的丰碑。

从城门角度讲,这是一个有着丰厚历史的朝天门。

要说朝天门,还得从它的建设开始。明代以前,据《水经注》记载,三国时期刘备以李严为都护,便筑城十六里,“造苍龙、白虎门” 。苍龙门,或者白虎门是不是后来的朝天门所在地,也未可知,因为早已没有了历史资料作证。可以肯定,后来的城市管理者,一定都在不断的扩大城市,构筑更长的城墙,建筑更多的城门。不过,可以设想,城墙无论怎么扩大,城门无论增加多少,而在过去以水上交通为主要交通形式的时代,朝天门的交通地位始终是最重要的,所以,朝天门应当是历来最为核心的城门。这不是后来筑城者、或者城市发展的结果,而是其地理位置所特有的属性。现在我们能够清楚查阅的,而且还有地图资料、图片资料的当是明代时期的城门了。据清乾隆年间王尔鉴所修的《巴县志》记载:“明洪武初,指挥使戴鼎因旧址砌石城,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环江为池,门十七,九开八闭,象九宫八卦。”后据考证, 应当在明洪武六年至十年,即公元1373年至1377年,前后花了五年时间。用今天的计量单位换算,应当是8687.2米长,算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城池了。这九开的城门是:朝天、东水、太平、储奇、金紫、南纪、通远、临江、千厮等门。八闭的城门是:翠微、金汤、人和、凤凰、太安、定远、洪崖、西水等门。这八闭之门的设计并没有特别的实用价值,而仅仅应一个“九宫八卦”的风水之需。九开八闭门的设立,一般来讲是一开一闭相间排列,而只有储门与金紫门之间没有闭门。开门都比较大,而且筑有城楼,多数还有瓮城,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门。从其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这十七门还各具功能和特色,民间谚语总结得特别好。现抄录如下:

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

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

洪崖门,广船开,杀鸡敬神;

临江门,粪码头,臭得死人;

定远门,较场坝,舞刀弄棍;

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

金汤门,木棺材,大小齐整;

南纪门,菜蓝子,涌出涌进;

凤凰门,川道拐,牛羊成群;

金紫门,恰对着,镇台衙门;

储奇门,药材行,医治百病;

人和门,火炮响,总爷出巡;

太平门,老鼓楼,时辰极准;

太安门,太平仓,积谷利民;

东水门,正对着,鲤跳龙门;

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

复兴门,溜跑马,快如浮云。

谚中少了西水门,多了复兴门。这也可能正因为是民间谚语之故,所以才有了这样那样的流传差异。不过,大致相同。何况,仅是谚语而已。

这些城门各自的特色,是与这座城市的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社会功能所分不开的。那时的城主要建在一个半岛上,中间高,两边低,水上通行,陆上过往,城市功能,生死所需,自然便形成了每个城门的文化特点。今天看来,过去的特点消失了,但新的特点又形成了。比如临江门,过去是粪码头,现在却是重庆最具代表性的商业中心。太平门,是一处报时门,可现在重庆的报时移到了解放碑,而这里却没有门。只是储奇门,数年前这里还是重庆最大的药材批发市场,现在也因城市功能的需要,而迁往别处去了。

这里扯远了点,我们还是再回来说说朝天门。

朝天门是这十七处城门中最大的一处。正处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城门上写着“古渝雄关”四个大字。现在仍可以想像,600多年前的朝天门是多么雄伟壮观,进进出出的人们是何等精神而自豪。

据说,朝天门所开设的方向正好对着明朝的首都——南京,同时,这里又是历来官员往来,或者皇帝圣旨、诏谕到达重庆的第一站,民间有“接官迎圣”的说法。所以,这也是朝天门得名的由来。据史料记载,码头上建有接圣厅,城门内设有朝天驿、圣旨街、接圣街等处所。在古代,最为发达的交通当指水上交通,进出重庆的官员也好,信息往来也好,自然这里最为便捷,也最为集中。别说是数百年前的古代,就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十数年前,重庆的汽车、铁路、航空那么先进,而朝天门的水上交通仍是重要通道,为什么现在这里的商品流通仍那么发达,与当时的交通地位是成正比的,只是说现在才变成了三峡旅游的重要起点,功能发生了适当的变化。

遗憾的是,1927年,重庆设市。为了扩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通行能力,解决街道狭窄问题,包括朝天门在内的大批城墙、城门被拆除。承载了550多年历史和文化的宏伟建筑一朝便永远消失了。朝天门,这座古老的城门,从此变成了死去的文字、图片、或者传说,从此便只以一个虚幻的天门而立于人世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成就一项事业非常艰难,而要毁掉一项事业却易如反掌。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重庆古城墙,就毁在了一个行政长官的手里,而一个仅仅只有数年任期的长官,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毁掉上千年积淀下来的古城文化,岂不悲哉!

临近世纪之交,也就是1998年的最后一天,通过300天紧张的建设施工,一座喻意着巨轮远航的朝天门广场向世人开放。一座集水上交通、文化旅游、商贸流通于一体的朝天门,成为重庆的新地标。今天的朝天门,早已不是先人们心里的“古渝雄关”,而是重庆人民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气度表达。

今天的人们来看朝天门似乎并没有什么 “雄关”“侧险”之处,但是,在经济社会并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和冷兵器时代的生存之需,以朝天门为核心的半岛之城,则是绝对的险要之地、据守之地。正如严颜将军所说,可以“放虎自卫”。怪不得到了刘备时期,都护守将李严,便“更城周十六里,造苍龙、白虎门,求以五郡为巴州治,丞相诸葛亮不许,竞不果。”我想这里的守将们都有独立为王的想法,这仅仅是他们前有巴子建国、后有明玉珍建国的实例吗?不是,而地理环境所赐予的天子之地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能正因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这里历来才没有什么战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生活才会相对富裕。当然,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也是宜于称王称霸之因。秦惠王时的张仪在此设郡就是最好的例证。《水经注》说:“秦惠王遣张仪等救苴侯于巴,仪贪巴、苴之富,因执其王以归,而置巴郡焉,治江州。”确也如是,数千年来,除了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日本轰炸损失惨重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大的军事行动记载。

如果说世界各地的朋友到了北京必去天安门的话,那么世界各地的朋友到了重庆肯定必去朝天门。朝天门是重庆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也是人们情感舒发的重要之所在。

当你站立于朝天门广场,面向大江,那从雪山走来的长江,从大山走来的嘉陵江,交汇于此,然后滚滚向前,义无反顾昂首东去,汇入大海。把自身的一滴水一溪流,变成孕育人类,改变世界的巨大能量,这既是朝天门的注解,更是重庆人的精神。也可能正因为如此,这里才成了古今文人的歌咏之地。首先,朝天门所处的位置是一座山城之门户,且山高水急。宋代诗人范成大有句云“小楼高下依磐石,弱缆东西战急流。”(《恭州夜泊》)清代诗人张安也有一首《渝州》诗,写得更为形像:“水向峡中去,城缘天半开。龙门留碣石,山上起楼台。”清人唐思的精气神更足:“好上万山峰顶去,目穷千里大江流。”(《渝州重九口占》)。朋友,如果你现在把城市里的现代建筑通通摸去,再回归到数百年前的朝天门,诵诵这些诗句,当是一种什么心境呢?不妨试试。

重庆的夜景十分出名,只要是到重庆来的客人,没有不去南山观夜景的。然而,重庆的夜景主要在渝中半岛,而半岛夜景的核心主要在朝天门。朝天门的夜景,不仅仅是建筑物上的灯光靓丽,更重要的是水上的七采之色醉人。水本不会发光,亦不会生色。然而,它却会借势。它借助城市的灯光、船舶的灯光、天上的星光,再加上心灵上的幸福之光,朝天门的夜景绝对天下第一。这不仅仅是现在如此,其实古已有之。清人王尔鉴在《字水宵灯》里就说:“谁将万家炬,倒射一江明。”清人蔡维镇说得更好:“烟月一舟渡,江灯万户明。此身如画里,叉手动吟情。”(《巴江夜渡》)

这里我们还要感谢清人王尔鉴定,他在巴县任知县的时候,主持修志的过程中,把过去的八景调整为十二景,并且为每景配了一首诗。这一来不打紧,惹得身后的文人们诗性大发,为这些景致留下了不少诗篇。十二景中的“字水宵灯”说的就是朝天门。王尔鉴在十二景的《小记》里说:“渝州凿崖为城,沿江而池。《华阳国志》所谓重屋垒居也。每夜万家灯火齐明,层见叠山,高下各不相掩。光灼灼然俯射江波,与星月交灿。阴晦时,更见波澄银树,浪卷金花,水天一色。”那么,为什么是“字水宵灯”呢?清人王梦庚在《字水宵灯》的题诗里说:“水如巴字三折,县因得名,重屋叠层,宵灯交错。”古时文人所描述的朝天门景观,今天看来虽然有点模糊了,但如果把古今地理环境加以历史性的穿越,其景其情亦会重叠不变的。更何况,现在的朝天门码头也好,朝天门夜景也好,所展示出来的景致,肯定是重庆景观的第一位,而不是古时十二景的第四位。所以,更是来重庆旅游者的必去之地,也更是重庆景观的突出代表。

朋友,如果要给朝天门一个总体画像的话,那么可以用近人赵熙的一诗来作描绘:“万家灯火气如虹,水势西回复折东。重镇开天巴子国,大城山压禹王宫。楼台市气笙歌外,朝暮江声鼓角中。自古全川财富地,津亭红烛醉春风。”(《重庆》)

这是百年前的诗,那么现在如何呢?最好请您赋一首。

 

 

 

201553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