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商洛培训花絮

已有 2491 次阅读  2017-05-04 14:27   标签center  style  商洛 

商洛培训花絮

赵攀强

 

  终于走出来了,我的身心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说出来不怕别人笑话,我很少出门,陕南三市,除了安康,我连汉中和商洛都没有去过。孤陋寡闻,井底之蛙,大概说的就是我这种人。

  正由于此,我很自卑,平时也很少说话,怕说出来的话都是废话。可是这次却躲不过了。陕西中青年作家培训班第一天的座谈会,由省作协文学院院长王维亚主持,他要求人人都要上台“自报家门”,演讲三分钟。

  轮到了我,硬着头皮上了台。我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单位和姓名之后,就没话说了,于是就把旬阳太极城推介给了大家:“旬阳县城,汉水南流,旬河北绕,阴阳回旋,形如太极,被誉为中华太极城,欢迎各位作家前来观光”。

  介绍家乡,赞美太极城,这是我每次发言的结束语,没想到这次却引来了后面的笑话。

  参加本次培训班,旬阳不止我一人,随后上台的那位说他也是旬阳人,旬阳太极城的美,赵主任介绍过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王院长是个很风趣的人,爱调侃,他对“赵主任”的称谓极感兴趣。可能是他觉得在这种场合说出“赵主任”很滑稽。所以他时不时地拿“赵主任”三个字逗乐。他说文学活动不能搞成“赵主任”的行政会,如果那样就没意思了。

  我大致数了数,王院长在座谈会上提说“赵主任”不下五次,会场氛围是搞活跃了,但我的脸上却是烧乎乎的,觉得不好意思。我这个人本来就是两面人,身份极为尴尬。在官场,官员认为我不是官员而是个作家,融不进官员的圈子,所以混的不尽人意;在文坛,文人认为我不是文人而是个官员,也融不进文人的圈子,所以也没混不出什么名堂。

  就此打住,我要说另一件趣事了。我十分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出发前两天,想尽量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完,调理好身体,然后专心学习。怕鬼就见鬼,越是担心身体,身体就越是爱出问题。在走访贫困户途中,气候突变,偶感风寒,晚上朋友相约,又去赴宴,喝了几杯。

  一觉醒来,头重脚轻,嗓子沙哑。本想从柞水下高速,抄近路到商洛,不料路遇翻车,等了两个小时。加之原路整修,走走停停,心急火燎,吃汉阴豆腐干,口腔竟然起了血泡。

  到达目的地已是下午五六点钟,放下行李,当务之急要去买药。我问商洛市国际会议中心保安,附近有没有药店?保安说不要吃药。我问最近的药店在哪里?保安说吃药不好。我说,吃药不好我知道,但是现在嗓子哑了,说不出话了,急需吃药。保安却说要多喝水,多吃水果,不要吃药。我急了,说现在我不想讨论吃药好不好的问题,我想知道附近哪里有药店?保安还是坚持己见,说最好不要吃药。我无语了,摇着头转身离去,心里说不清这保安是可爱?可笑?还是可气?反正我当时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上面写的这些都很搞笑,但与培训无关,所幸的是这次培训组织严密,课程设置非常科学,老师讲授十分精彩,那种心灵的触动和收获的惊喜至今难以忘怀。不论是黄道峻解读《为人民而歌》、红柯讲授《从土地到大地》,还是邢小利阐述《散文的风度》,龙云讲解《民歌与文学艺术》,都讲得深入浅出,妙语连珠,解答了了我们在写作中遇到的诸多困惑与问题。

  听了红柯老师的讲座,使我懂得了如何从“小我”走向“大我”,理解了从“人情”上升到“人性”,再上升到“神性”,这是写作的三个层次。听了邢小利老师的讲座,使我知道了散文品质风度的四大要素:深沉、优雅、幽默、韵味,从而明白了散文的境界与作者的境界合而为一的道理。听了王维亚院长在裴祯祥诗集座谈会上的讲话,使我深刻认识到他讲的“如何能够写出好诗,远远不在技巧上,而是在思想性上,要放在对这个时代的审视和思考上”的观点,思路是多么地开阔,立意是多么地高远。王院长提出“中国当下的诗歌要向人民学习,向经典学习,向外国学习”的要求,不仅适用于诗歌,而且是对指导我今后的散文写作帮助很大。

  与人交流的过程,就是吸收提高的过程。培训间隙,我认识了汉中的丁小村、商洛的南书堂、延安的惠潮等一大批作家朋友,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尤其是与安康的李小洛、王晓云、杨常军进行多次交流,受益匪浅。李小洛是从旬阳走出去的著名诗人,对我特别关心,她对我提出了不少建议,很中肯很管用,比如:从事文学,同时要兼学一至两门其他艺术,有助于文学创作;从事散文写作,应该多读些诗歌,这对增强散文的语言美很有好处。她说的这些方面,正是我所缺少的,需要尽快改进的。

  培训期间,我们还去丹凤县参观了贾平凹文学馆和平凹之家,进行了一次文学洗礼,收获也是满满滴!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