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用生命书写人生

已有 695 次阅读  2014-07-20 21:28   标签center  style 

用生命书写人生

——赵秀云《生命散章》读后感

 

    赵秀云散文集《生命散章》里的文章有两部分,主体部分是散文,是作家自己写的,后面部分是评论,是别人为她写的。我只读完散文,评论暂且不读,等到写出这篇感想之后再去读它,这样就不会因为受到名家的影响而出现语无伦次的尴尬局面了。

    

    在阅读《生命散章》时,我是边读边感动着,边读边共鸣着,有时不得不放下书卷陷入深深地沉思,有时不得不停止阅读擦亮模糊的眼睛。

    

    《生命散章》首先是用生命凝结而成,每篇文章都在向人们阐释着生命的意义,字里行间渗透着作家与命运抗争的生命历程,这种用血和泪交织的文字,不能不令人感动和震撼!


文学源于生活,曲折的人生和丰富的阅历奠定了赵秀云散文成功的基础,只有这种饱经风霜的作家,才能写出如此厚重的作品。从《珍贵的老照片》、《秧歌队里的小丫头》、《我是怎样走进文学的》等文章中,我知道赵秀云解放前当过童工,10岁时迎来了新中国成立,随秧歌队参加隆重的开国大典,后被编入工厂文工团,1958年考上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进入部队文工团,因主演话剧《女飞行员》的精彩表演及突出的工作成绩,被授予中尉军衔,并被评为尖子演员。可以说,这段时期是赵秀云的黄金岁月,如果不出意外,她将会成为中国演艺界的一颗璀璨明星。可是,命运总爱作弄人,文革十年浩劫,她因父亲受到牵连,受尽摧残。文革结束后,有个国家级剧院准备接收她,可是名额被一个很有背景的人替代了,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又因各种原因落选。连续的打击曾经使她心碎过,心灰意冷过,但是她没有沉沦,而是拿起手中的笔用生命书写起了人生。不知是哪位作家说过,文学是苦命人的事业,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不仅是苦命人才热爱文学,而且从事文学后也非常辛苦,个中滋味我是体会到了,赵秀云体会得比我更加深刻。所幸的是,再苦再累她都坚持了下来,仅凭这一点,我就觉得她了不起,她的生命在燃烧,在为人类释放光和热。


作家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赵秀云的作品能从小处着眼,反映着时代的大主题。不论是《忆母亲》、《年夜饭》、《梧桐树下》,还是《花乡人》、《老宅》、《小屋》,都会撩起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给人以哲思和启迪。她的作品描写的都是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凡人小事,但是从中能够看到社会历史长河中的不同画卷,使人能够感触到社会各阶段的深刻问题。比如:《花乡人》中描写的孙金海的养花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社会的兴衰史,读来耐人寻味。


赵秀云散文故事性很强,不少篇章向读者讲述着美妙而神奇的故事,情真意切,十分感人。《故里槐花》写出了对故乡的眷恋,对往事的回忆,只有忧思,没有怨恨,却让人愤愤不平。《小生命的梦幻》,讲述了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小姑娘渴望生命的故事,笔法细腻,描写生动,不由得不让人落泪。


赵秀云散文处处会有震撼心灵、珍爱生命、催人奋进的激扬文字,这是其文学作品的最大特点。《珍贵的老照片》中写到“人生是一次性的,我必须紧握手中的笔,否则将变成一个空纸盒被遗落在世上,那才是最见不得人的龌龊!是的,我不能放任自流,不能浑浑噩噩,一事无成。哪怕用生命作抵押,耗尽全身的细胞,也要活出人生的价值!”《小屋》中写到“人生的艰难险阻许多时候需要自己来承受,即便同情你的人就在身边,也只能默默关注,路要靠自己走”。《人活精气神》中写道“如果你能坦然面对生命历程的种种坎坷与苦难,你就能够活出精气神,你就是自己的脊梁”。《减去十岁》中写道“所谓的人老志不老,就是我每天坐在电脑桌前敲击键盘,把要说的话变成文字,在与文字的交会中激情迸发,让生命光华四射,那是最快乐和最幸福的时刻”。读着这些激情洋溢的话语,谁能不为之感动呢?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