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雨之烛与孙犁

已有 817 次阅读  2013-12-30 18:14   标签blank  center  normal  target  black 

雨之烛与孙犁

犁友雨之烛收藏的精品犁著译文版本书影

雨之烛与孙犁

依孙犁之法,雨之烛2008年培育出的白菜花。

雨之烛与孙犁

□文彦群 

    雨之烛乃一位资深犁友的网名,其中有何深意存焉,我并不知。但知他是山东济南人,年近50岁,在医院里做药剂师。两年前在网上偶遇,因为同好犁著,我就主动请求加为了好友。虽然至今交往有限,对其个人信息知之不多,但他于孙犁的一片赤诚深情,却使我敬佩有加,自叹弗如。今不妨将其故事略述一二,愿与犁苑众友们分享。

    2005年之前,雨之烛只是一位喜读犁著的普通读者,此年6月所发生的一件事,极深地刺激了他,从此便成为了一位资深犁友。天涯书话版上有人发了一帖,题为《请教关于孙犁的<病句的纠缠>》,探寻孙犁当年与人论战的真相,此帖如同石投水中,引起了读书圈众多朋友的围观热议,著名犁友段华先生的《孙犁晚年的一场鲜为人知的论战》一文,作为鲜见的解读资料,也被贴了出来。雨之烛当时也深度参与,当他了解清楚了事件的前因后果、整体经过后,除对某作家表示了极度愤慨轻蔑鄙夷外,并对段华在评判该事件上的“暧昧”态度也深为不满,曾说出了一些过激的责怪之词,甚至忍不住在心里骂道:你段华也太不够孙子了,孙犁那么亲你,你现在却还什么“敬重”那个老作家,说不清谁是谁非?尽管段华再三解释:孙犁反对别人掺和其事,自己当年身为在校学生,更是不得其允。但他仍是难以释怀。   

雨之烛很想不通,依据常情,他觉得与人交往,心中肯定会有所偏重,对一个人的感情不一定公正,但它却是绝对真实的心理存在。以段华和孙犁的关系,无论如何,也不该认为“在我看来,这次论争难说对与错,只是双方对对方的理解有偏差罢了”。他看了孙犁给段华的所有信件,也读了段华回顾从十几岁开始和孙犁交往经历的回忆文字,还了解到了段为《孙犁全集》《孙犁纪念文集》所付出的努力,却反倒越发不明白:既然你们感情如此深厚(在雨看来,已不仅是敬重,而更多的是亲情),明知孙犁“似乎受伤害的程度更大一些,对他晚年日常的生活和写作影响更消极一些”,却怎么仍能说出“那个对手也是我所尊重的一位70多岁的老作家”?此事已过多年,雨之烛说:“质疑”一事,并未影响到后来和还段华成为了网上好友,当然,自己也不再像当年那么鲁莽偏激了。

    由于喜欢犁文犁人,雨之烛甚至还有过一个幻想:要是自己能有孙犁这样个爷爷,那该多好呵!以前虽曾买过几册犁著,但从未刻意做过版本收藏,当弄清了“论战”事件真相后,他感叹孙犁遭受纠缠攻击,竟无一人出来公开支持,尤其大家说此事时,竟连对方的名字都不敢提,更是令他大惑不解,莫名其妙。他不明白,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若要真是神仙,那确是谁也不敢惹的,自己所能做得到的,就是不读他的书,而只买孙犁的书,不仅要买新出的,还要买旧版的,只要能够找到,无论多贵也要买!正是出于一腔激愤,在这样的冲动下,他发愿要收集孙犁著作,且不自量力的见了就买。现在,他所收藏的犁著已有60多本,既有解放前的版本,也有外文版本,其中小说《风云初记》一书,竟有7种之多。网上旧书店里,凡所能够见到的,他基本上都已拥有了。

    大家知道,孙犁的旧版书,网店里现在都要价不菲,每一本拍下来,得要几十甚至上百元。雨之烛不是富贵之人,也并非藏书之家,平时从不聚珍敛奇,他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对孙犁真诚的敬慕之情。尽管他也明白,如此“奢侈”的藏书“豪举”,是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但他就是想要让那人知道,孙犁虽已去世多年,读者却是永远也不会忘记他的。   

    如此喜欢孙犁,大肆购藏犁著版本,雨之烛的行为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情关注,有人赞叹,有人羡慕,也有人受其感染,开始认真阅读并也喜欢上孙犁的,从而演绎出了一段令人动容的犁苑佳话。一位清华在读的女博士,坦言自己真正喜爱上孙犁,正是由于受了雨之烛的影响:“雨兄是我在天涯书话认识的朋友,喜欢读书,像大多数山东汉子那样耿直。”随着网上交流渐深,两人间也有了亦师亦友的情谊。在读书问题上,女博士虽对一些所谓的评论家不以为然,但对雨兄的意见,多半还是听的,“他三言两语的评价,几乎从来没有让自己失望过”。此前,女博士也只是从课本上学过《荷花淀》,觉得那优美诗意的语言,很是让人眼前一亮,但自和雨兄结识后,她便从此记住了《耕堂劫后十种》,机缘巧合,并很快买了回来,且就此也深深地喜爱上了孙犁。读过《菜花》一文后,她不禁感慨连连,还写了一篇《菜花有本色,何须美人折--孙犁、雨兄和我》,以之怀念自己敬重的作家孙犁,也纪念她与雨兄间的友谊。她还把先后淘到的几册《孙犁传》(管蠡著)《孙犁传》(郭志刚著)《孙犁评论文集》《往事随想-孙犁》,都一并送给了雨兄,认为这样才书本最好的归宿。据说,这位女博士早已清华毕业,现在天津工作。
  孙犁在散文名篇《菜花》中,写自己每年春天,将大白菜根放在水盆里,安置于书案上,培植出明丽自然的白菜花,作为书房中的一道开春景观。雨之烛很是喜欢这篇文字,但他小时曾养过萝卜、蒜瓣,却从未养过白菜花。2008年的冬天,他决心如法炮制,要亲自养一棵试试看。从菜场买回大白菜,小心地把残叶剔净,将根部放到白瓷碗里,添上清水,只等着开花。但事实上远非如此简单,由于白菜外面的绿帮子都去净了,根部也太小,这样营养跟不上,花蕊不久便就干枯,花也自然就开不成。他并不死心,特意到菜场再挑一棵根部留得大的。一两天以后,菜叶张开了,出现盈盈绿意,护卫着中间的花柱,顶部已可看到几簇小米粒般的花蕊。随后几天,花柱渐高渐大,还分成了几个侧枝。终于在一个中午,迎来了激动人心的花开时分,开始是边上的几小朵,慢慢地几乎整个花簇都开放了。眼见白菜花开,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屋主人顿觉香气沁脾,满室生辉,又想到自己也终能如愿养成了一棵白菜花,雨之烛更是心花怒发,喜不自胜了!

    随着对犁著阅读的逐步深入,对孙犁其人的了解渐多,也通过白菜花的养育,雨之烛就生发出了几多深沉的感慨:孙犁先生总能于平淡无奇的事情中,引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他本人,也如这貌似普通的白菜花一样,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像他这样淡泊自然,又绝世独立的人了,而有些人的一生,再怎么绚丽多彩,也不过像是粪堆上长出的毒蘑菇!同样,女博士也有如此的人生感言:孙犁用自己的一生,印证了自己的《菜花》这篇文章,他本人也就像白菜花一样,出自乡野,没有浓烈的香气,不与百花争艳,不爱凑热闹,只管在寂寂的角落,静静地开放出清新素淡、耐人寻味的花来。

诚然,在网络世界里,在现实生活中,痴心喜欢孙犁的读者千千万,有着精彩感人故事的也万万千,雨之烛只是其中之一人,他们都因了一个共同的理由,那就是深深地受到孙犁人格力量的感召和其文字魅力的感染,于是,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从而产生了敬慕之情和向往之心。似乎可以这样说:作家之于读者,当是读者之福;读者之于作家,也是作家之幸。然放眼文坛之上,纵观文学史中,在万千读者的心目中,能够配享孙犁这样“幸运”待遇的作家,究竟能有几人呢?其中原由,令人深思!

2013-12-30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