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网
中国散文网首页 > 散文快讯 > 正文

赵日超散文集《窗外风景》受关注

中国散文网 作者:中国散文网 发表时间:2014-07-06 我要评论(0)
字号:T|T

赵日超散文集《窗外风景》受关注

陈建功致贺信  袁鹰写评  王宗仁作序  海笑题签

 

江苏作家赵日超的散文集《窗外风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致祝贺短信,该书由原《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著名作家袁鹰写评,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作家王宗仁作序,原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著名作家海笑题写书名。散文集《窗外风景》4月中旬出版后,被中国作家网、齐鲁网、人民网、共产党员网、中国图书网、海外网、上海文艺网、新浪网、中国文明网、光明网、搜孤网、贵州作家网、读书网、中国学网、孔夫子学网、江苏作家网、法制网、中国江西网、消费日报网等近80家网站和《法制日报》、《人民日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作家文摘》、《文艺报》、《消费日报》 、《中国文化报》、《图书馆报》、《中国环境报》等全国多家媒体刊登转载并受好评,全国四十强报社《大连晚报》511日至25连续15个整版推介宣传他的作品。

   赵日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旅游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作协会员、东方旅游文化网主编。作者或描摹山川壮丽,或表达人生感悟,或抒发爱国情怀。90高龄的袁鹰抱病写下了洋洋洒洒2300余言书评。书评首句写到:作者有一支神奇的笔:多姿多彩,更多情多义。作者擅长写游记,这是他的强项,获得过多次旅游文学的奖项。他笔下游记的特色,就是多彩更多情。袁鹰随后写到:今天,我们跟随《窗外风景》作者的脚步畅游南北,也跟着作者得到一次次心灵的洗礼。到大连日俄战争史迹前,看到“百年城雕”的无字书,又一次亲见侵略者践踏中国土地的铁证;到沧州,认识一位历史上直言敢谏的言官;到厦门,在琴声悠扬中感受到包容的品质;到苏州,仿佛听到古人在寒山寺悠远的吟哦声……数不清的“无字天书”,不仅让我们流连忘返,更让我们掩卷沉思。作者问得好:“极目远眺,江山多娇。试问中华儿女,无字天书,今生阅读多少?”

王宗仁在序中写到:读赵日超的散文,无论是他对故乡、亲情的咏赞,还是激情游走祖国大好山河的游记,或是从日常习以为常生活经历中生发而来的随感,我们都感受到他是在用力用心追寻真善美的人生与思考人生。散文集《窗外风景》正是这种追寻与思考之后的收获。换句话说,日超是在寻找与剥离中进行散文创作。说寻找,是指他注重积累生活,跑了许多地方,接触了那么多人,经历了那么多事,这样既丰富了人生阅历又获取了文学资源;说剥离,是说他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进行认真地思考生活,探索、发现掩藏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中有意义和有意思的闪光点。作家赵日超在创造“第二生活”。“第二生活”高于“第一生活”,因为它集中了作家的智慧,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因而更集中更概括,也更具典型性,更有普遍意义。

正躲在美国女儿家进行创作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从海外发来了祝贺短信,祝贺散文集出版。信中写到:“很高兴得知散文集即将出版,拜读二位前辈大序,为你高兴。都是德高望重的人物,年龄又很高,难得写得这么感人”。复信中还说:读到你的后记,很受感动。古人所谓“反哺之义,跪乳之恩”,先生铭记且践行,实属难得……96岁的著名作家海笑15岁参加革命,打日本鬼子,欣然题写了书名,祝愿作者马到当时,笑对人生。

作家出版社编辑雷容介绍说,《窗外风景》有城市的瑰丽,有山水的情韵,有人生的感悟,有美丑的反省,有社会的责任,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自然,去品读城市。作者将特殊地域中产生的独特文化与心灵的震撼感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文字中流淌着对社会的感恩。作者长期生活在农村,但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不回避现实问题,写法上别具一格,视野宽阔,胆识非常。我们的时代,正需要这些敢于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弘扬真善美的作家来唤醒人们的良知。

 

                   散文要凝聚更多的光点

              ——赵日超散文集《窗外风景》序

                          王宗仁

 

读赵日超的散文,无论是他对故乡、亲情的咏赞,还是激情游走祖国大好山河的游记,或是从日常习以为常生活经历中生发而来的随感,我们都感受到他是在用力用心追寻真善美的人生与思考人生。散文集《窗外风景》正是这种追寻与思考之后的收获。换句话说,日超是在寻找与剥离中进行散文创作。说寻找,是指他注重积累生活,跑了许多地方,接触了那么多人,经历了那么多事,这样既丰富了人生阅历又获取了文学资源;说剥离,是说他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之后进行认真地思考生活,探索、发现掩藏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中有意义和有意思的闪光点。散文创作万万不可就事论事,它必须是作家对生活透彻思考的结果。我把这种结果叫作作家创造的“第二生活”。“第二生活”高于“第一生活”,因为它集中了作家的智慧,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因而更集中更概括,也更具典型性,更有普遍意义。

看看日超散文中的亮点。

提起淮安,不能不说到敬爱的周总理,那条古老的驸马巷里有他的故居。故居里有一株“凌寒独自开”的腊梅。日超写周总理的故居就写得不一般,我想这也是大家都期待的。因为他熟悉淮安,还因为他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作家。果然他的那篇《踏雪寻梅——周恩来故居印象》,透射着一股清新的芳香。香味自然来自故居后院的腊梅。用梅比喻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几乎是所有这类题材散文约定俗成的写法。日超呢,另辟蹊径,他写到腊梅时突出写了周总理的三位母亲:生母万氏、嗣母陈氏和乳母蒋江氏,三位母亲在周恩来成长的人生经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特别是对那位为人耿直而又不巴结权贵的乳母蒋江氏着墨更多,她除了带着恩来在后院空地上种菜、栽树栽花外,还让恩来“接触穷苦人家的孩子,感受社会低层人的生活”。“恩来的力量来自三位母亲,来自于百姓”。作者散文中多次出现三位母亲,暗喻梅香是从她们身上喷散出来的。我认为这样写比那些用梅香比喻周恩来的散文要深刻得多,也更贴近真实,耐人寻味。

有的时候,人对一些事情深感无所适从、无奈,因而感情很复杂。友谊吗?怨恨吗?一时难以说得清。我读了《敲钟寒山寺》后,悬挂在寺内大雄宝殿右侧的那口铜钟,引发了我这种似乎说得清又仿佛难以彻底说得清的很复杂的情感。原来,寒山寺钟楼里那口钟早在明代就莫名其妙地流入了日本,后来一直下落不明。这块心病折磨着国人的心,也令日本友人不安。于是在1905年日本政府就派人送来一口仿唐钟,高悬在寒山寺,被看作中日友谊的象征。至今这钟仍在寒山寺。每年都有不少日本友人专程涌进寒山寺与中国人一起听午夜108响钟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听钟的人,国人也好,日本友人也罢,到底有几人能听懂这首诗的孤独、伤感意境?正如作者日超所写的那样:“在铁岭关抗倭遗址,在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州古城,在遭受日本核辐射的东海边缘,日本政府正否认历史,复活军国主义,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起历史争端。而每日游人欣赏并敲打的依然是日本人送来的仿唐钟,我内心一直都不是滋味。”我相信大家的心境一定和作者相同。这就是这篇散文带给我们的感悟和联想,可以说举一反三的联想。

我注意到了日超抒发男女情感的几篇散文,《又是小荷盛开时》《萤光的怀念》《街头的时尚》《深夜音乐写作》等,都很真实地记录下了异性之间或纯美的交往或藕断丝连的隐情。写情感特别是写个人的私情,必须敞开心扉,才能写得真实,动情。就是说提笔时要进入一种“无意识”状态。其实这种“无意识”从本质讲是一种高度精神感情。这样的“无意识”可以转化成一种理性和知性,恰如其分地把握心灵敞开的分寸,该说的说到什么程度,不该说的藏而不露或欲露不露。有时候隐藏着反而更会产生力量。当我们在《又是小荷盛开时》中读到“我”把那朵未开放的荷花“悄悄地埋了”时,心里涌起的不仅是遗憾,还有一种期盼;当我们在《萤光的怀念》里读到,浩渺深邃的夜空那流溢着光洁的清辉寻找自己的知音时,心头点燃的是生命之火;当我们在《小街上的女子》里读到小街上那些戴金挂银的女子时,感到了这个时代的富有与满足。这些都是从日超的散文里发出的温暖的声音、亮点,值得珍藏。读日超的其他散文,也发现不同的亮点点缀其间。

日超在一篇散文里写下过这样的创作悟语:“散文写作应注重发掘和发现最有特点、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以独创性的构思提炼素材和主题。着意用爱心去发现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独特个性,这样写出的散文,将会凝聚更多的闪光点,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日超说,这是他读了冰心老人的教诲后的心语。说得极好,我们共勉。

                                    20139月于望柳庄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angchun]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如果你对中国散文网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给管理员反馈。管理员邮箱

散文信息

网站首页 | 投稿中心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大现代中国散文研究所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004154号-2